很容易指出瓜迪奥拉让贡多根代替罗德里和费尔南丁霍打后腰是一个错误。
但是,很难理解为什么瓜迪奥拉总是在欧冠中以同样的方式自毁。
让我们回到瓜迪奥拉的起点。2008年至2012年,瓜迪奥拉的巴萨踢了里皮定义为“足球史上最好的球队”的足球。那四年,巴萨两次参加欧冠决赛,对手是弗格森的曼联。
对于瓜迪奥拉来说,最后遭遇曼联才是理想的对手。不仅仅是当时巴萨比曼联强,更重要的是弗格森的曼联是一支优雅的球队,宁愿输得精彩也不愿接受赢的丑陋。无论2009年在罗马,还是2011年在温布利,弗格森都没有想过要彻底缩水,试图在后场1-0击败巴萨。
同时瓜迪奥拉当时的球员中场哈维布斯克茨伊涅斯塔(Harvey busquets Iniesta)也是固定的,锋线三叉戟的主力也是每个赛季固定的,包括2009年的亨利埃托奥梅西和2011年的比利亚梅西佩德罗。球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梅西打球。让梅西舒服是成功最重要的保证,也是巴萨最大的优势。所以瓜迪奥拉除了伤病,不会轻易考虑拆队的基本框架。半决赛你这样打,决赛也是这样开始的。
瓜迪奥拉会变,但这发生在赛季之间。他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意识,那就是每一个技战术套路的使用周期都是有限的,如果对手找到了解决方案,一系列的对手就会跟着来。2011-12赛季是瓜迪奥拉执教巴萨的最后一个赛季,也是他丢掉西甲冠军的赛季。恰恰是球队阵容和打法变化最大的赛季,调整期交了太多学费。433频繁改为343。
瓜迪奥拉本人是战术控制者。2014年,他和tuchel第一次共进晚餐,午夜过后依然兴致勃勃。他们不仅把桌子上的椒盐瓶当道具,还把眼睛照得亮亮的,让邻桌不认识球的女士误以为两个孩子在互相讲述见到外星人的经历。
不仅如此,瓜迪奥拉还是一个超级有自知之明的战术控制者。他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这也是曼城丢掉联赛冠军的原因,然后他一定会赢回来。2010年欧冠半决赛输给国米后也是如此。他有信心,如果再遇到穆里尼奥,他会赢得这场战斗,他在2011年就做到了。
但是从执教拜仁到执教曼城,瓜迪奥拉的自知之明变得过于谨慎,弄巧成拙。
一方面,瓜迪奥拉确实意识到足球比赛是一场有针对性战术的比赛,尤其是欧冠。如果你的球队一直坚持一种打法和一套基本阵容,很容易被对手暗中设计的针对性战术突然袭击。更何况曼城的阵容并不完美,一些位置的特色球员也不完美。对手针对费尔南丁霍设计的成功战术早已是先例。
这可能就是瓜迪奥拉放弃法比奥和罗德里,用贡多根打后腰的原因。他决定图奇进攻这个区域,想派一个奇袭打乱对自己非常了解的图奇的部署,争取球队推进球,然后在切尔西被动后派费尼奥控制局面。
然而剧本与瓜迪奥拉的想法完全相反。让一个优秀的球员出现在他不习惯的位置,在训练中勇往直前
往看不出差异,最高级别的比赛对抗里却是很容易出错的。另一方面,则是瓜迪奥拉在曼城拥有一个他在巴塞罗那也从未拥有的阵容:多个位置球员可以互换,球队对他的技战术从未有过质疑。同时,队内也没有梅西、哈维、伊涅斯塔这种任何教练都不会想到和敢于把他们放到替补席上的球员。这使得瓜迪奥拉针对本队弱点设计方案(或迷魂阵)的时候,他不会面临任何来自球队的阻力。反正大家都很听他的话。而且瓜迪奥拉每次出现昏招也不会责怪球员。
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忍不住会问,为什么瓜迪奥拉的昏招会总是如此极致?
这个道理却是很简单的。一个天才毁灭自己的能力,一定比庸才更强。
瓜迪奥拉统治各国联赛的技战术体系,其实是一种追求必然性的踢法,他的球队一定会在控球、创造的机会等诸多环节处于统治地位,并因此赢得对手心服口服。也就是说,瓜迪奥拉并不是一个专长设计针对性、破坏性战术、通过增加偶然性来战胜对手的主帅。在联赛中,对手不会像面对一场淘汰赛一样进行过分复杂周密的针对性布置,瓜迪奥拉的心态也更放松,更多坚持自己。但在淘汰赛上,瓜迪奥拉总是不可避免地掉进那个心结:过度担心本队的弱点被对方利用。
最后他总是背叛自己,主动放弃了对必然性的追求。他的球队平时在联赛中很精彩,但在欧冠每次出局都输得比较难看,在关键时刻踢得如此不像自己。
本文作者:王勤伯
相关直播
暂无相关直播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相关短视频